未來世界,太陽隨時毀滅,地球表面或寒霜飛雪,或熾熱風暴,萬物停轉處于休眠狀態,只有剛直冰冷的高科技和粗狂暴力美學的工業機械在一起超強度運作。人類依賴機器茍延殘喘,躋身于地表之下幾千里,卻依然滿懷希望攜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這是《流浪地球》中所展現的人類未來生存狀況,并不美好,但卻有一種冷色調的浪漫。
在科幻題材的電影中摻入濃郁的人文情懷元素,使得《流浪地球》這部影片整體顯得更加柔軟,但“硬核”的特效依然非常搶眼,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場景的刻畫,像是在致敬傳統舊工業時期人類的拼搏。有網友評論:就憑這個淳樸不炫酷的工業風,我也要給這部影片打5星,因為它對應了人類生活的慘淡和頑強,也說明了工業科技對于未來的重要意義。
的確,很多人對《流浪地球》中未來科技的設定都持肯定態度,甚至大加贊賞。《流浪地球》所展示的未來科技不夸張,有底氣,給人帶來震撼的同時,也給人一種“安心”之感。不只是因為“億萬特效”的給力,更因為影片中所展示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應用多貼近人們目前的生活。
從科學理論方面來講,比如在原著中,讓地球從原有軌道“飛”到4.2光年遠的比鄰星,是一場長達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計劃。而這個計劃是有科學依據的!《流浪地球》的科學原型來自于“深空探索計劃”?!吧羁仗剿饔媱潯庇捎祗w物理學家霍金在2016年提出,目標是實現高速深空探索,爭取飛抵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系,也就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這一計劃與《流浪地球》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再比如,影片中太陽在燃燒完最中心的氫之后,因中心氦進一步發生聚核反應產生更多熱量從而發生膨脹進入紅巨星演化,這一點也完全符合現階段科學家的認知。同時,作為本片中的重頭戲,最具有工業感和未來感的行星發動機——由緊貼地面的7個支架支撐,有6個巨型排氣孔散熱,中心噴射著藍色強光柱……也非常符合力學支撐結構和機械體量感。在原著中,行星發動機的直徑達十幾公里,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高2000多米,真的很難想象其龐大的全貌,著實佩服制作影片的技術人員。
不僅如此,用在亞洲與美洲建造的12000座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這一原理也整體符合物理思維。具體而言,行星發動機不是要像箱子一樣推著地球前行,而是通過逐步改變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行星軌道,在達到極限以后通過引力彈弓效應彈出地球。通過停止自轉,然后加大地球的反推力來逐步改變地球公轉太陽的軌道,達成“流浪地球”的目的。但至于這一做法是否可行,也有專家指出,地球停止自轉會對地球的生態和地球內部運動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一萬多臺發動機產生的動力是150萬億噸推力,這并不足以推動地球進行前行運動。但總之,這一宏大的思維頗有借鑒意義。
而就技術應用方面來說,影片中所包含的技術應用也并不陌生。
第一,動力外骨骼系統。這是最明顯不過的技術應用,細心的網友會發現,救援隊負重10噸,從上海走到杭州步行只用了3小時!事實上,從上海中心出發到杭州,最近的余杭區也在140公里以上,換句話說,劇中的救援隊徒步行進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里!通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大約6公里/小時,影片中的速度是正常步行速度的8倍多!這還是在沒考慮到他們負重的情況下。影片中沒有給出火石重量,但我們可以進行簡單推算,火石是用來點燃重聚變發動機,引發聚變反應的材料,相當于一顆核彈。二戰時用的核彈“胖子”重達4.5噸,加之現代核彈密度加大,火石估算的重量至少是10噸!這樣看來,救援隊就是一支“鋼鐵俠隊”!
其實,仔細觀察他們的服飾就不難發現,他們穿的是帶動力外骨骼的救援服。動力外骨骼大概可定義為一套穿在或套在人類軀體之外,自有動力驅動各個關節,根據人體肢體活動通過感應、伺服、驅動裝置使相應部位的機械產生相同動作的設備。目的是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用機械動力提升人類運動能力。這項技術不僅在軍事領域的開發已有一段時間,現在也正慢慢走入商用和民用領域。
第二,行星加速器?!傲骼说厍颉钡挠媱潱醋尩厍蚶媚拘堑囊椆涌焖俣忍与x太陽系。對于地球而言,木星起到的就是加速器的作用。而這一作用在現實中已有應用,如旅行者1號,先驅者號、新視野號探測器都曾經利用過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這樣不但可以大大加快航天器的速度,還能節省燃料。如今已經航行到了210億公里外的旅行者2號,從木星那里獲得了極大的動能,從剛到木星附近時的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再經過幾十年的飛奔終于跑到了遙遠宇宙。
第三,焊接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隱藏于行星發動機、運載車等巨型機械之后。男主人公學習的專業是機械維修,在機械維修領域里,焊接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有網友表示:工業社會下,只要有金屬地方都有焊接技術。且不說在《流浪地球》中工業氣息十足的未來世界里,在當下,很少有哪一種連接技術像焊接這樣應用如此廣泛,幾乎遍布各個領域。
當今世界的許多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術和高新技術,諸如:計算機、微電子、數字控制、信息處理、工業機器人、激光技術等,都廣泛應用了焊接技術,這也空前提高了焊接技術,并讓其在制造過程中創造了極高的附加值。
為了讓焊接技術進一步升級,一家名為創想智控的公司早在5年前就研發出來一款“焊縫跟蹤特種激光位移傳感器”,主要用于焊接行業,可以對焊縫進行自動識別、定位和引導,并配合工業機器人等設備進行自動焊接。焊縫識別的精準度對于焊接質量來說至關重要,為了發揮焊接技術潛力,創想智控近年來又研發出一款激光焊縫跟蹤系統,用于關鍵參數測量、缺陷檢測、定位等等,在汽車、3C及其他工業生產中都會被應用。創想智控的產品在適應性、識別率、穩定性、服務響應時間都較為有優勢,平均售價也比國外同質產品要低15%-40%。
回歸影片《流浪地球》,我們可以透過巨大機械的外表感受其內部和背后的焊接技術應用,或許正因如此,焊接才會被世人公認為一項終身不會被淘汰的高新技術。總之,無論是從科學原理分析,還是從技術應用闡述,《流浪地球》作為一部軟硬兼備的科幻電影,既做到了天馬行空的“幻”,也做到了有跡可尋的“科”,也告訴我們,有些技術一直都在,不會被淘汰。